一、实施流程(分阶段详解)
阶段1:前期准备与差距分析(1-2个月)
1.团队组建与培训
1)成立跨部门小组(生产、质检、采购、物流),明确职责;开展ISO 22000与HACCP标准培训,确保全员理解体系原理(如HACCP的7大原理、ISO 22000的PDCA循环)。
2)都政策联动:可申请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的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推广补贴”(最高5万元),降低启动成本。
2.现状诊断与文件编制
1)梳理现有流程(如原料验收、烹饪、冷却、配送),识别与标准的差距;编制体系文件:
2)前提方案(PRPs):包括GMP(良好操作规范)、SSOP(卫生标准操作程序),如冷链温度控制(0-4℃)、餐具消毒标准。
3)HACCP计划:针对高风险环节(如热加工温度、冷却时间)设定CCP点及关键限值(如鸡肉中心温度≥75℃、冷却≤4小时)。
阶段2:体系试运行与内部审核(2-3个月)
1.试点运行与监控
1)在部分供餐线试运行体系,例如:
生物性危害控制:对蔬菜清洗设定氯残留检测(限值50ppm)。
物理性危害控制:金属探测器每日校准,异物检出率需≥99%。
2)建立记录系统:CCP监控记录、纠正措施报告、温度日志等。
2.内审与管理评审
模拟认证审核,重点检查CCP有效性;管理层评审资源配置(如冷链车辆增配GPS温控系统)。
阶段3:认证审核与持续改进(1-2个月)
1.认证机构选择
1)优先选择CNAS认可机构,确保证书带国际互认标志。
2.审核与整改
1)一阶段文件审核(检查HACCP计划完整性);
2)二阶段现场审核(如观察分餐间卫生、追溯演练),常见不符合项:记录缺失、CCP监控频率不足。
3)获证后需年审,未通过可能导致证书暂停(如某企业因未校准温度计被暂停证书)。
流程关键点总结
阶段 核心任务 成都本地支持
准备阶段 团队培训、文件编制 申请市场监管局补贴
试运行 CCP监控、记录系统建立 接入“智慧食安”平台降低合规成本
认证审核 选择CNAS机构、整改不符合项 优先推荐本地认证机构(如四川质检院)
二、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提升作用
1.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提升
全链条管控:覆盖从农田到餐桌(如四川本地供应商审核→中央厨房加工→配送车辆GPS温控),显著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(案例:某成都配餐企业通过设定蔬菜农残CCP点,不合格率下降80%)。
合规避险:严格对标《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》,避免因违规受罚(如未达标企业最高罚货值30倍)。